14
2023
-
07
你觉得长城汽车好开吗长城之痛在又在哪
关键字:
【概要描述】新能源汽车维修请联系13327468833

怎么理解长城这次变阵? 长城汽车当日官宣解释说,此次变革是以“ONE GWM”(一个长城)为全球品牌行动纲领,进行的新一轮品牌跃级。并说,8月份履新首席增长官(CGO)的李瑞峰主导了此次营销体系变革。 凑巧的是,就在当天,长城汽车低调发布了11月产销快报,为这次变革的背景做了第一个注解。魏牌和坦克整合,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。 欧拉和沙龙整合,沙龙品牌CEO文飞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。 哈弗独立发展,加大投入,核心战略车型将由品牌(副)总挂帅统筹。 长城皮卡独立发展,加大投入,加速向新能源转型。


3.0版本组织架构,直接和用户对话; 一线决策,让‘听得到炮火的人’做决定; 分钱、分权、分荣誉,就是分责任; 没在前线‘打过仗’的干部不提拔; 不愿意叫我董事长,也可以叫‘军哥’。在公众眼里,魏建军这个“狠人”正在进行一场勇猛无比的蜕变:他要砸掉箍在长城身上的坚硬外壳,而这一切均由他自己30年来一手打造。他变瘦了,眼神更犀利,表达更直率,还穿起了赛车服。就在这位董事长高喊“命悬一线”的这一年里,哈弗大狗热卖,坦克300异军突起,欧拉猫系家族也开始发力。当年10月,长城汽车的市值创造历史最高,达到了6446亿。 这种奇怪的组合为他赢得了名声:酷啊!至于其中有无逻辑关系,人们自然没有时间去琢磨。他们相信:长城的爆款基因天下无敌,前途不可限量。 今天,再读当年的资料,忽然发现一个问题:当时我因价值观偏好而误读了魏建军。他要打碎重建的,不止是外壳,还有企业内部的肌体:组织、流程和文化。因此,“去中心化”不是主轴,“强后台、大中台、小前台”才是2020变革的主轴——联系到他在2021年提出的《长城汽车2025年战略》,你会明白,他希望以组织、流程和文化变革为保障,推动长城的“多品牌-多产品矩阵”战略落地,以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期,实现企业体量和能力的大跨越。 他在2021年的发布会上说:“中国汽车品牌,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越,只有在这三至五年的时间里,快速放大优势,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。而且,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,只有一次。” 他说错了吗?当然没有!简直不能再赞同。 但他太急了。2020年起,长城一边在推动组织、流程和文化变革,一边在推动品牌和产品矩阵的急速扩张和转型。过去两年多里,长城在营销端遭遇的挑战,其本质都源于此——企业中后台能力的提升,支撑不住品牌和产品矩阵扩张转型的速度。换句话说,小前台的扩张和转向,相对是很容易的,但强后台与大中台的形成,却绝非一日之功。“2020变革”没有错,“2025目标”也没有错,但它们的时空关系错了! 因此,2022年末的这场调整,是前台部门的一次被动收缩和聚焦,可以视为对“2020变革”的一次复盘。但如果只限于此,其效果尚难评估。试想一下,如果你是那三位蓝衣少年,请问你有何妙招,可以迅速挽回颓势、重拾增长? 为今之计,关键在于目标。在我看来,长城如果不能在2022年末主动修订其“2025目标”,也将在2023年被迫修订。修订的核心不在于数额的增减,而在于目标本身的聚焦。 最后这个例子,将再次证明长城之痛在何处。在解释本次组织架构调整目标的官方文本中,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:是为了打好高端化、国际化、新能源这三场战役。稍微斟酌一下你就会发现,这哪里是三场战役?分明是三场战争。假如他们是认真的,以一次前端的结构调整来同时应对三场跨时空的战争,这个目标设定的是不是有点离谱? 时近年末,又逢大疫,应该说点好听的、提气的话。但长城之痛,正发生在几乎所有本土的、跨国的大型汽车公司身上。身处风暴眼,变革和转型,为生存而战,是他们共同的宿命。 以长城之勇猛和质朴,如果尚不能完成这次转型的话,那么其他大型组织内部,左右互搏的矛盾会更加突出,成功的希望就更加渺茫。 所以,大家都应该为长城加油。
来源:第一电动网
作者:庞义成